10月29日,在山東濰坊昌樂縣紅河鎮戶全村煙田內,作業人員正在檢查機械清理殘膜的效果。
10月29日上午10點多,在山東濰坊昌樂縣紅河鎮戶全村的煙田里,煙農張玉華指著正在田間作業的機械不住地夸贊道:“用這種機械回收地膜真省事,今年再也不用愁著清理煙田殘膜了!”
“這就是機械作業的好處,不僅能大大提升作業效率,而且能提高殘膜回收率。”石家河黃煙專業合作社經理馬強說。
兩人看著在煙田內作業的機械,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。他們口中的機械究竟是什么呢?原來是昌樂縣局(分公司)自主研發投入使用的地膜回收機。
實際上,地膜回收機的研制也少不了張玉華的功勞。去年10月下旬,張玉華煙田內的煙稈拔除后,他找了8個人對自己的150畝煙田進行殘膜清理。在清理過程中,他發現用人工撿收殘膜的方式不僅費工,而且回收效率也比較低,撿拾回來的殘膜往往裹帶著大量泥土,這給殘膜的后續處理帶來不少困難,于是他將這一問題反映給了馬強。
“張玉華反映的這個問題非常好,我把這個問題又反映給了昌樂縣局(分公司)‘藍寶石’QC小組,小組成員立即開始針對煙田地膜清理的問題進行攻關。”馬強說。
為了解煙田地膜回收現狀,“藍寶石”QC小組成員走訪了5個煙葉農場,對人工回收殘膜效率進行了調查。經調查發現,人工回收煙田殘膜作業效率僅為每人2畝/天,且只能對地表可見地膜進行撿拾,地表15厘米以下的地膜無法清理。回收殘膜的勞動強度大,雇工費用高,5個煙葉農場畝均雇工費用不低于33元。
在對除膜情況進行調查的同時,QC小組成員進行了市場走訪,希望找到一種簡單、實用、高效且成本低廉的專用機械。但調查發現,市面上沒有能滿足此種需求的裝置或機械。
于是,“藍寶石”QC小組決定自主研制一種自動除膜的小型機械,從而實現地膜回收的機械化操作,提高除膜效率,降低勞動強度,達到減工降本的目的。為此,“藍寶石”QC小組確定了研究方向并制定了課題計劃。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后,QC小組成員運用現有材料先制作了一臺簡易翻土除膜裝置,按照地膜回收的標準要求,以拖拉機為牽引,分別由4人負責刨土、去膜、篩土、篩膜的流程化作業,對作業效率進行實驗。在此基礎上,小組成員召開會議,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了鏟板式除膜裝置、鏟齒式除膜裝置和鉤耙式除膜裝置3套方案。為確定方案優劣,馬強負責跑市場、搞調查、委托機械廠家加工機械零部件,孟凡武負責傳動方式、導向變速器選擇,段永軍負責根據不同方案的機械動力、地膜收集、殘膜整理等因素進行數據分析……QC小組成員利用業余時間分工協作,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。經綜合評估,他們最終確定了鏟板式除膜裝置為最佳方案。
經過幾個月的努力,鏟板式地膜回收機研制成功。經過在不同地塊進行實地作業,每臺地膜回收機每天可實現作業20.3畝,是人工除膜效率的10倍以上,除膜成本由人工時的不低于33元/畝降為17元/畝。按全縣2017年種植的8500畝煙田來算,僅此一項就能為煙農節省雇工成本13.6萬元。不僅如此,地膜回收機翻土深度達到15厘米左右,可對土壤深層的地膜進行有效回收,殘膜回收率由人工回收的50%左右提高到85%以上。地膜回收機適用范圍廣,除應用于煙田地膜回收外,還可推廣至其他農作物的地膜回收,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。
“下一步,除了在煙葉種植中推廣好地膜回收機外,我們也積極向種植其他作物的農村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薦這種機械,共同努力降低農民朋友的生產成本,提高作業效率。同時,我們會在煙葉種植中推廣可降解地膜,多措并舉降低白色污染,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。”昌樂縣局(分公司)局長、經理袁東說。
聯系我們
-
微信公眾號
-
人工客服
-
-
咨詢熱線:400-169-6988
銀豐塑料有限公司您提供農膜產品、滴灌產品、包裝產品、出口產品的選購和全方位客戶用膜解決方案;您可以致電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400-169-6988、銷售電話 0394-2685951 進行產品咨詢或來訪預約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!